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股票配资利息,曾出现了这样一场荒唐的战役:装备豪华的3万美军对着一个日本占领的小岛狂轰乱炸,最后成功登岛的时候竟然发现,守岛的,只有三条日本土狗。
这场被人戏称为“史上最大的实战登陆演习”,成为美军历史上最羞耻的战役。
一、中途岛海战日军占领美国领土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珍珠港基地,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日军空袭珍珠港)
随后,挟胜利之势,日军向东南亚一带进攻,掠夺这里的石油和橡胶,补充自己战争所需的资源。
为了进一步扩大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优势,日军又发动了“中途岛海战”,企图夺下中途岛环礁,以此为跳板,打开美国夏威夷群岛的大门。
展开剩余92%中途岛环礁位于太平洋航线的中间位置,是连接亚洲和北美的交通枢纽。而且也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军基地,对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日军一旦占领中途岛礁,在北太平洋上就有了一个据点,进而可以对美国西海岸形成威胁。
为了保护中途岛这个门户,美国创造了少有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以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为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鼓舞了美军的士气,也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从此,日军在太平洋失去战略主动权。
然而,日军在此次战役前,为了配合对中途岛的进攻,在佯攻阿留申群岛的行动中,拿下了美国两个小岛: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占领两岛后,日本随即部署了守备军,要不是岛上的冻土不方便施工,日军在撤走前,连飞机场都建好了。
强大的美军自然不能容忍日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嚣张,中途岛战役结束后,就立即着手收复两岛。
二、日军“玉碎”阿图岛
当时日军在阿图岛布置了两千多人,在基斯卡岛布置了五千多人,经过侦查,美军决定先向人数较少的阿图岛下手。
正式夺岛之前,美军先行使用飞机和舰艇,封锁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断了这两个岛上日军的给养。
1943年5月11日,美军第七舰队的1.1万人分三路,用海上舰炮压制,对阿图岛发起攻击。
断粮多日的日军在美军火力压制下,甚至没有进行什么有力的抵抗,就让美军成功登岛。
然而,当美军登岛后,才发现岛上的日军大多数已经自杀,这最后的疯狂让美军有了一丝忌惮,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对基斯卡岛的收复行动。
阿图岛战役虽然以日军全军覆没、美军成功收复岛屿告终,但在日军的疯狂反击下,美军也付出了549人死亡、1148人受伤的代价。
另外还有2100人,因无法适应恶劣的天气,生病而丧失战斗力。
为了不再重蹈阿图岛的覆辙,美军指挥官决定放缓对基斯卡岛的进攻,继续封锁该岛,等待援军到来。
然而就算不登岛,美国海军也没闲着,而是利用先进武器,对基斯卡岛狂轰滥炸,压制岛上的日军。
(美军轰炸后的弹坑)
阿图岛的全军覆没,让日本军方认识到,与其死守基斯卡岛,不如放弃这个岛屿,保存岛上的有生力量。
三、日军决定撤离基斯卡岛
因为基斯卡岛已经被美军严密封锁,日本起初计划使用潜艇一边向岛上运送给养,一边撤离岛上守军。
负责这一任务的是日军第一潜艇大队。
首次任务中,日军的大型潜艇,撤出了基斯卡岛上800多名被美军炮弹炸伤的日军士兵,同时,也给岛上补给了125吨弹药和100吨粮食。
发觉日本潜艇行动的美军也没有客气,立即加强反潜力量,打击日军潜艇。
当日军潜艇队第二次行动时,被美军逮个正着,有2艘日军潜艇被美军击沉,还有一艘搁浅,第一潜艇大队直接折损了五分之一。
吃了大亏的日军,再也不敢冒险使用潜艇运输剩下的守军,现在只能选择海面营救了。
日军派出第一水雷战队司令木村昌福,由他负责指挥接下来的撤退任务。
木村昌福此前与美军有过多次交锋,比较了解美国海军的进攻套路,为了确保撤退计划顺利完成,木村昌福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首先,木村选择了靠近基斯卡岛的位置的千岛群岛的第二大岛——幌筵岛作为撤退地点,将承担撤退计划的军舰布置在这里。
然而美军的海上力量也不容小觑,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攻击,结合基斯卡岛地形和气候条件,木村想到了一个办法。
阿留申群岛常年多雾,利用大雾天气做掩护,只要舰队行进时保持无线电静默,就可以规避美军的侦查和袭击。
同时为了保险,木村还提出,必须使用体积更小、机动性更高、且配有雷达的驱逐舰来完成任务。
符合条件的日军舰队集结后,停留在幌筵岛的日本海军舰队,还有基斯卡岛留守军队,进行了多次撤退演练。
1943年7月10日,日军准备完毕,第一水雷舰队率先驶出基地,实施撤退计划。
然而气象预报不准,舰队在海上溜达了三四天,都还是大晴天,燃料不足的舰队只好返航,等待下次机会。
美军这边却没有给日本更多的准备时间,7月15日,美军轰炸机从阿图岛起飞,对着幌筵岛一阵轰炸。
同时,美国也在基斯卡岛周围布置了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加强了对基斯卡岛的封锁,还不时炮轰岛上驻守的日军。
美国原计划登岛时间是8月份,但是股票配资利息日军却等不及了,军部明确告诉木村,无论成功与否,只能再实施一次撤退作战,之后将会彻底放弃基斯卡岛。
第五舰队司令为此亲自下令,命令木村昌福马上行动。迫于压力,7月22日,木村昌福孤注一掷,带领第五舰队再次出发。
四、跑偏了的“点子战役”
这次,木村集结了一支由轻型巡洋舰、驱逐舰和补给船组成的舰队,向基斯卡岛进发。
木村昌福这次很幸运,他遇到了期盼已久的大雾天气。
但是,当木村的舰队行驶到北太平洋时,就被美军的一架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发现了。
(美国PBY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
正在巡逻的美军飞行员发现了木村的舰队,他立即汇报了情况,和自己当时的坐标位置。
收到消息,美军指挥官金凯德立即命令舰队拦截,一时间,炮火对准拦截点疯狂落下,美国满以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绝杀,却不小心犯了乌龙。
在北太平洋上发现日军舰队的飞行员,报告位置时念错地点,导致美军的拦截方向错误。
还有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错误信息,也成功地把美军的行动方向带偏。
7月26日,美军格里芬舰队在错误的拦截地点,意外发现了大量不明雷达回波。
因为海上大雾弥漫,无法通过目视确立目标,这些雷达回波就成了唯一的参考。
格里芬下令,让两艘战列舰和护卫舰队以雷达回波为目标,尽情倾泻了518发炮弹。
炮轰后雷达回波消失,格里芬还以为是舰队的轰炸已经歼灭地方,得意洋洋的回程,向金凯德复命。
随后金凯德命令格里芬舰队撤回,补充给养。
事实证明,格里芬的炮击没有打到任何目标,对于日军的拦截行动也没有任何效果。
而且,对错误目标的行进,还让美军撤离了基斯卡岛的封锁线,反而为后来木村昌福接近基斯卡岛,创造了便利条件。
因为美军舰队的攻击是在一个错误的“点”上爆发,美军的这次拦截行动也被称为“点子战役”。
五、美军闹乌龙,日军出“奇迹”
此时,木村昌福率领的舰队加紧赶路,全然不知自己的行动,已经被美军发现。
日军此时也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迷雾虽然掩盖了日军的航行轨迹,但是无线电保持静默的日军舰队却撞作一团。
日军旗舰“阿武隈”号,被“国后”号撞成轻伤,“若叶”和“初霜”号两艘战舰被撞成重伤,不得不返航。
(“阿武隈”号)
面对战舰减少的情况,木村昌福没有停留,仍然全力向基斯卡岛前进。
7月27日,美军“点子战役”的往来电报被日军截获,日军也搞不明白美国海军的行动目的。但是,他们明白如果再不加紧行动,美国海军的炮火就会毫不留情地砸向他们。
为了等待最佳的天气,日军将撤离行动定在7月29日。
这个时候,美军正好因为在“点子战役”中过多的消耗,舰队绝大多数战舰撤离了基斯卡岛的封锁线。
阴差阳错之下,再加上浓雾天气的掩护,木村带领舰队成功抵达基斯卡岛。
岛上的驻军因为之前多次预演,仅仅用了55分钟,就完成了5187名人员的撤离,日军舰队于8月1日返回幌筵岛。
日军撤离两周后,等来了援军的美军,终于开始了对基斯卡岛的登岛作战。
美军出动了由三艘战列舰带领的特混舰队,舰队共有战舰100多艘,再加上海陆联军一共39000余人,浩浩荡荡,把基斯卡岛围了个水泄不通。
因为阿图岛的阴影,首批登岛的美军草木皆兵,稍有动静就拿枪乱射,有24名士兵,憋屈地死于队友间的乱射。
撤离之前,日军还给美军留下了大量“礼物”,日本驻军在基斯卡岛上布置了大量的地雷、陷阱,这让美军又损伤了不少人。
同时,日本水雷艇为了减轻负重,卸下舰上的水雷,并顺手布置在基斯卡岛附近水域。
美军一艘驱逐舰不幸中招,触爆了日军水雷,死亡71人,还有100多人受伤。
除此之外,日军军医还特意在一处医疗点,留下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鼠疫患者收容所”。
登岛后,美军让两名懂日语的军官率先带队上岛侦查,发现鼠疫牌子后,他们立即上报。
这一发现,让见识过欧洲鼠疫惨状的美军高度重视,美军乱做一团,不仅连续几天都忙着给士兵检查身体。还赶紧申请从国内调拨疫苗,三万多士兵就这样守在岛上,等美国军医过来打疫苗,乱了几天后才知道这是日军的骗局。
扫荡完基斯卡岛,美军才发现,岛上此时唯一和日军有关的活物,只有快饿晕的三条日本土狗,除此之外,连一具日军尸体都没有。
反观美军这边,算上友军误伤、冻伤和日军陷阱杀伤,美军伤亡总数313人。
后记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曾这样评价这次战役,称这是“奇迹作战”,并于1965年将这次战役拍成电影,宣扬他们的胜利之光。
美军士兵则在战后,创作了一首《基斯卡岛的故事》的歌曲,讽刺美军的这次登岛作战,美军也只能自嘲他们是进行了一场“史上最大实战登陆演习”。
美军指挥官金基德,战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被升职嘉奖,那位上报“鼠疫收容所”的青年军官,也被金基德下令嘉奖。
但是,基斯卡岛登陆也不是全无收获,它使美军积累了登陆作战的经验,为日后的最终胜利打下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