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那么如果问大家五星红旗是如何被选中的,可能就很少有人了解这个过程了。除此之外,当年新中国的国旗都有哪些备选方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新中国国旗的故事。
1949年7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由翦伯赞、蔡畅、李立三、叶剑英、田汉、郑振铎、廖承志、张奚若等人组成的国旗、国徽评委会。
1949年7月13日至8月15日,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发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的启示。这则启示先后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华日报》等大型报纸上发表,一时间海内外沸腾,无数人希望能参与到新中国的国旗设计过程中。
展开剩余83%关于征集新中国国旗启示发出之后,很快一副副国旗设计图案稿件源源不断从各地寄到评选委员会。据当时的报道,从启示发出的一个月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应征设计国旗的信函近两千件,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甚至还有从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在这些应征的国旗设计稿中,各具特色,比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等。
但是大家发现无论何种国旗设计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国旗的底色都是红色,它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国旗是由为新中国的创立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面对如此多的国旗设计稿,评选委员会为了最后的定稿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另外周总理也亲自参与了国旗的审查和筛选工作。1949年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第32号征稿)为国旗当选图案。在这次会议上,参会人员最终确定了行中国的国旗。
对国旗设计稿第322号设计图进行了一点修改: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既可使图案简化,又避免给人以模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并精简了原说明中的部分内容。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正式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下面小编将给大家展示部分当年落选的国旗设计稿,不知道大家可有喜欢的。
1、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2、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3、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4、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5、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6、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7、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8、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9、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10、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这面国旗是朱德元帅设计的,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
11、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12、新中国国旗设计稿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